“走啊,上小运河散步去。”吃过晚饭,生态科技新城杭集镇裔庙村居民老潘喊着老伴准备出门散步。老伴打趣道:“过去你都绕着走,现在可是天天逛。”“可不是,这才是真正的小运河,以前啊,那叫臭水沟。”老潘回答道。
日前,记者来到老潘嘴中的小运河看到,这里水清景美,是个散步休闲的好地方。然而,在没有整治前,这可是一条黑臭河。“一年四季,好像也就是冬天最冷的时候没那么臭,没那么多蚊虫。”老潘回忆。
百姓的呼声刻不容缓,小运河被列为扬州市重点整治的黑臭河道范围,2016年开启整治的序幕。记者了解到,小运河全长4.85公里,支流全长约5公里,整治工程分为一、二、三期进行。“我们对河道进行了清淤,沿线进行了拆违,通过绿化设计提升景观。”杭集镇农水站王兴奎站长介绍,当时河底最深处的淤泥有2米多厚。
为了让小运河重新焕发生机,沿线特地做了“会呼吸”的河岸。什么是“会呼吸”的河岸?王兴奎解释,他们在边坡护砌采用连锁式护坡,加强河水与河岸的生态交换,同时护坡每隔20米设置一处混凝土横向格埂,相当于一处小方块平台,位于水面以下约50厘米的格埂上,将栽植水生植物。“水下的空间预留和植物栽植,让水生生物有了生活的空间,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这里的生态原貌。”
整治中还实施了雨污管道的分流,雨水排入小运河,污水接入污水管网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,不再排入小运河。目前,整治工程一、二期已经完工,三期正在进行收尾工程,即将完成。
一条小运河,是生态科技新城系统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缩影。记者了解到,近年来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生态科技新城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,以更大幅度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为核心,坚持问题导向、补齐短板,系统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。经排查,生态科技新城范围内共有小运河、刘庄河、严桥河等黑臭河道8条,预计今年全部整治到位。(扬州日报 记者 露莎)